您当前的位置:亲宝早教网资讯正文

黄磊被妹妹责问为什么你把好东西都给了姐姐二胎真的要做到公正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5-15 13:21:19  阅读:7960+ 来源:腾讯育儿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宅在家几个月,据说大家的亲子关系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说最统一的一点,就是娃咋成了个“作精”?总是抱怨不公平。

为什么你们都不写作业,就我一个人写作业;

为什么我写的作业也很好,老师却没表扬我?

家里有俩娃的,恐怕更是招架不住了。黄磊也曾发微博说遭到女儿的质问,说他不公平:

DD出生后,我也经受过不少来自CC的灵魂拷问,最让我哭笑不得的一个问题:“妈妈你为啥不先生弟弟?而要先生我?”这也要比?公平对孩子而言为何如此重要呢?研究表明,在孩子眼里,公平总是可以与平等或相同来互换的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他们都以为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获得一样的东西,包括爱、时间、注意力、糖果,以及特权。再通俗点就是,在孩子眼里,公平就是“别人怎样,我也要怎样”。但凡未实现“大家都一样”,孩子们就会感觉到:“这不公平”。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在《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一书中提到自我中心理论,其中说到儿童在2-7岁时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没有公平和不公平可言的,所以当你的孩子关注公平的时候,就说明他的关注点已经从自己一个人,扩展到两个人,甚至是一个小团体。通过一次次“公平还是不公平”的思考、讨论,甚至争辩,让孩子的心智逐渐成长。换位思考——原来他是这样想的;适应规则——原来我和他都有机会赢,他才愿意跟我一起玩......

所以,如果孩子再次提到不公平这个令你头疼的问题时,说明我们的宝贝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是非观与对外界的感知度。他们在成长,你准备好了没?

当孩子抱怨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01

先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

DD出生后,CC常常说出一些让人听了就恨不得开怼的言论。譬如:

为什么DD不用刷牙?

为什么DD不用写作业?

为什么DD不用收玩具?

我:???

起初我也耐心解释:因为DD的种种能力还没到达标准……后来这种无脑问题慢慢的变多,我便愈发不耐烦起来(要知道她已经6岁了, 没理由不明白这些道理)。

所以,我认为这是她为了逃避不想做的事而找的借口。但解释、冷处理,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更好,CC反而越来越胡搅蛮缠,我越来越觉得她故意捣乱。

当我觉得与CC的亲子关系开始变紧张时,我便清楚自己的教育遇到了瓶颈,我需要“处理问题”。

当孩子向你抱怨不公平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视角,不要你觉得,而要孩子觉得。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TA想要表达的一切:我知道你不想刷牙/写作业/收玩具,可这确实跟弟弟没什么关系,也许我们大家可以……如果孩子的抱怨经常得不到我们的重视,甚至被嫌弃或报以敌意,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尤其是二胎家庭,很容易把这种心理失衡转嫁到弟弟/妹妹身上。

02让孩子对不公平现象有明确的认知

孩子经常抱怨不公平,正是因为家长过度强调两个孩子的所得是一模一样的。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告别1=1操作(你1块糖,他1块糖),让孩子能够理解:原来都一样并不是我想要的。

刚开始我们大家可以先把[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个原则绝对化,并且抓住时机应用到生活中去。

DD出生前几个月,CC睡觉的时间总是比DD早,玩到亢奋的时候,叫去睡觉都得费上一番功夫,人家不耐烦了就抛出来一句:“妈妈,为什么DD可以晚睡觉?”对,猜的没错,机会来了。

“你确定要跟DD一个时间睡觉,一样的作息吗?”

——挖坑“恩恩,我就要和DD一个时间睡觉。”

——入坑“好的,那DD凌晨1点、4点、7点都要起来喝奶,上午9点、下午1点、傍晚5点还要小睡,到时候我叫你啊。”

——再挖深点坑CC感到很惊讶,张着大嘴说:“啊,那我不要了!”

——拒绝进坑“DD现在一天一半多的时间都需要睡眠,10点你在玩乐高的时候,是不是DD已经睡觉啦,你和DD的情况不一样。”

——抓住机会,引导关注规则不同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孩子充分理解到,原来公平并不是大家都一样,而“与别人一样”也并不一定是我想要的。

03

关注自己的收获,与不公平共处

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詹妮弗·孔斯特曾说过:

“虽然人们无法左右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但肯定可以左右自己对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反应。”与其让孩子面对“你有我没有”时,产生仿佛整个世界都不爱我了的错觉,不如教会他们与不公平共处。

在不公平这件事上,孩子往往看到的是失去了什么,所以我们大家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不是失去了什么。当姐姐吃了两个球的冰淇淋,而妹妹吃了一个球的冰淇淋。

妹妹的心理活动自然是:“姐姐就可以吃两个,我只能吃一个,哼!不公平。”

——关注只有一个冰淇淋球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就可以用转化思维的方式让孩子更加接受这种不公平待遇。

“你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草莓味的冰淇淋耶。”

——关注吃到了草莓口味当孩子充满期待,数次举高双手,老师却叫了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

孩子的心理活动是:“为什么我举手这么多次老师都不叫我回答?哼!不公平!”

——关注自己被忽视如果转化思维:“老师提问的这个我也答对了,另一个我又答对了!”

——关注自己的成就感对于难度翻倍的二胎家庭,我之前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过的绘本《How to be a baby》,里面姐姐的视角就是典型的“得到者”视角

小宝宝洗澡太危险,还要被时刻盯着,哪像我可以想洗多久就洗多久!▼

小宝宝只能被别人抱着走,既不能站着,也不能到处走走,啧啧~▼

这本书就很好地帮助CC转变了视角:让孩子关注自己所拥有的,而不是“是否与别人一模一样。”

04

请你放手,交给孩子自己来分配

与其让孩子被动地接受大人的分配,抱怨不公平,不如让他们自己来分配。让他们来当规则的制定者。就拿最直接、最典型的分配东西来说吧,最有效的做法是一个人负责分配,另一个人优先挑选。

CC姥姥过生日,当蛋糕盒子打开的那一刻,CC和小表弟就直盯着蛋糕看了。俩人吵吵着:“我要那个奶油小花,我也要……”、“我要那块巧克力,我也要……”。

这样一个时间段如果我们是那个拿刀分配的人,那CC、小表弟自然是喊着:“我也要吃那块上面有XXX的。”切完之后,俩人也会打量彼此的那一份,总觉得对方的好。

那么如果把刀子交给他们呢,CC负责分配,但小表弟优先挑选。CC更喜欢奶油小花,又怕小表弟不满足于只要巧克力,而挑走奶油小花,于是她把巧克力那块切的更大一些。

最后,小表弟果然选择了自己本就喜欢,又有附加分的——格外大的带有巧克力的那块,CC则得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奶油小花,虽然小一些,但是自己最喜欢,也无所谓。

这一刻,就是体验公平的好机会,在他们眼里,虽然两块不一样,但谁也没吃亏,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公平的。长此以往,孩子才不会自私,也会更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感受。

C妈说:

很多人,即便成年之后已然明白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提起儿时父母的不公,求学时老师的偏心……始终耿耿于怀。

很多大人眼中的小事,对孩子当时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如果长期忽视,就可能变成大问题。

如何避免孩子的抱怨?怎样维持公平呢?

没有人做得到。

与其拼命维持公平,倒不如教会孩子“正确面对”不公平,用积极的心态与人生中的不公平共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