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剖腹产后饮食安排
剖腹产的母亲对营养的要求比正常分娩的产妇更高。手术中所需要的麻醉、开腹等治疗手段,对身体本身就是一次打击,因此,剖腹产的母亲在产后恢复会比正常分娩者慢些。在剖腹产后饮食安排上尤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剖腹产后因有伤口,同时产后腹内压突然减轻,腹肌松弛、肠子蠕动缓慢,易有便秘倾向,所以,剖腹产后饮食的安排与自然产应有差别,6小时后宜服用一些流质的排气类食物(如萝卜汤等),以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气,减少腹胀,并使大小便通畅。易发酵产气多的食物,如糖类、黄豆、豆浆、淀粉等,产妇也要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胀。
排气是新密妈妈可以进食的信号。当产妇排气后,饮食可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食物宜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如蛋汤、烂粥、面条等,然后依产妇体质,饮食再逐渐恢复到正常。
术后第一天,一般以稀粥、米粉、藕粉、果汁、鱼汤、肉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分6-8次给予。在术后第二天,可吃些稀、软、烂的半流质食物,如肉末、肝泥、鱼肉、烂面烂饭等,每天吃4-5次,保证充足摄入。第三天后,就可以吃普通饮食了,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选用主食7-8两、牛奶250-500ml,肉类3-4两、鸡蛋1-2个、蔬菜水果1-2斤、植物油30克左右,这样方能有效保证乳母和婴儿的营养充足。
二、剖腹产后饮食建议
剖腹产后第一周饮食
剖腹产后第一周饮食原则:以清除恶露、促进伤口愈合为主。
剖腹产术后约24小时,胃肠功能才可恢复,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流食1天,如蛋汤、米汤,忌食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物。肠道气体排通后,改用半流质食物1-2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然后再转为普通饮食。
最初可以鸡汤、肉汤、鱼汤等汤水类进补,但是不可加酒。猪肝有助排恶露及补血,是剖腹产产妇最好的固体食物选择。甜点也可以帮助排除恶露。子宫收缩不佳的妈妈,可以服用酪梨油,帮助平滑肌收缩、改善便秘。鱼、维他命C有助伤口愈合。因失血较多,妈妈宜多吃含铁质食物补血。药膳食补可添加黄芪、枸杞、红枣等中药材。
剖腹产后第一周饮食要注意以下四点注意事项:
1、术后24小时内禁食蛋类及牛奶,以避免胀气。
2、避免油腻的食物。
3、避免吃深色素的食物,以免疤痕颜色加深。
4、避免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剖腹产后第二周饮食
剖腹产后第二周饮食原则:以防治腰酸背痛为主。
本周新妈妈产后恢复的重点在于收缩子宫与骨盆腔,着重腰骨复原、骨盆腔复旧,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腰酸背痛,也是产后瘦身的主轴,主要增强骨质和腰肾的功能,恢复骨盆。妈妈在坐月子期间应合理安排饮食。
在剖腹产后第二周,坐月子妈妈的饮食可与剖腹产后第一周相同,新妈妈可以参考第一周的月子食谱推荐。可以增加杜仲作为药膳使用,用杜仲茶作饮料喝,能促进身体恢复。
剖腹产后第三、四周饮食
剖腹产后第三周和第四周饮食原则:滋补调养。
剖腹产后第三周和第四周,产妇可以开始进补,补充营养、调养体力,补血、理气,预防老化,帮助女性恢复肌肤的光滑与弹性。经过第一周的排泄”及第二周的收缩”后,第三周起可以开始吃调理产后体力最佳的调养品和进行催奶。
膳食可开始使用酒。食物部份与第一周相同,可以增加一些热量,食用鸡肉、排骨、猪脚等。口渴时,可以喝红茶、葡萄酒、鱼汤。药膳食补可用四物、八珍、十全(冬日用)等中药材。
三、剖腹产后该如何进补
剖腹产会使得产妇气血两亏,需要大量的进补,以及休息,产妇在饮食上需要注意补血益气,注意温补,不能吃寒凉的食物,如果一时进补不当,不仅母亲的身体受损,孩子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婴儿可能会多汗,便秘,没有食欲,所以恰当的食补是非常重要的,妈妈们要谨慎对待。
1、乌鸡汤
在生产之后,母亲的身体非常的虚弱,需要进补,那么乌鸡汤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了。产妇可以经常喝些乌鸡枸杞汤,这是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有助于产后失血的母亲尽快补充体力。因此孕后产妇可以经常吃些。
2、中药调理
在中医上,当归,黄芪,通草都是具有补血益气作用的草药,性温,可以帮助产妇调节气血,因此家人们可以将这三味药煮成药汁,给产妇食用,如果觉得味道不好,可以加入红枣,阿胶调味,让产妇服下。
3、枸杞红枣茶
在生产之后,孕妇身体中的大量元素会流失,贫血也是常见现象,因此需要进补,在吃完饭中,产妇可以饮些红枣枸杞茶,这可以帮助产妇暖胃健脾,补血益气,而且还有助于睡眠,可以让产妇休息的更好。
4、桂圆红枣粥
在产后调养期间,产妇可能每天大鱼大肉吃的太多,感觉油腻,那么可以适当的吃些桂圆红枣粥来帮助消化,促进肠道蠕动,刮刮油脂。另外桂圆红枣都是具有补血补气作用的,对产妇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每天上午或者是晚上喝碗红枣粥是非常有益的。
5、鳝鱼
在产后妈妈们还可以吃些鳝鱼,红烧的鳝鱼具有补肾,补血,驱寒气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治疗全身酸痛,四肢无力的现象,帮助产后妈妈尽快的恢复体力,恢复健康。
6、鲫鱼汤
将鲫鱼清炖,让产后母亲食用,可以帮助补血益气,还能够促进母亲产奶,使得孩子得到充足的营养来源,而且鱼类食物还能够使得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可以说是非常有益的,妈妈们可以在产后经常食用。
四、坐月子时最容易犯的饮食误区
新妈妈在生完宝宝后,需要多加的补充营养,只有这样身体才能尽快的恢复,但是在饮食上也是需要多为注意的,千万不能陷入“地雷区”。生完宝宝后,身体虚弱的新妈妈需要补充营养,以尽快恢复。但是,恢复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很容易犯下面的错误。
1.过早大量喝汤
分娩后家里人少不了给产妇炖一些营养丰富的汤,如鲫鱼汤、猪蹄汤、排骨汤等,认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促进身体早些康复,还可使奶水多分泌些,使宝贝得到充足的母乳。
2.给产妇喝浓汤
这里所说的浓汤,是指给产妇做的脂肪含量很高的汤,如猪脚汤、肥鸡汤等,有人认为这样的汤营养丰富,最有补养效果。殊不知,产妇食用过多高脂肪食物,会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加,而这种高脂肪奶水不能让婴儿很好地吸收营养,还容易使他们发生腹泻。同时,产妇摄取过多的高脂肪容易引起身体发胖,使身材难以尽快恢复。
3.喝红糖水太久
有些人觉得,产妇在分娩后元气大损,多吃一些红糖可以补养身体。红糖固然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散风寒、活血化淤的功效,可以帮助产妇补充碳水化合物和补血,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子宫复位,但不可因红糖有如此多的益处,就认为吃得越多越好。
过多饮用红糖水,不仅会损坏产妇的牙齿,如果在夏天里坐月子的产妇喝得过多,还会导致出汗过多,使身体更加虚弱,甚至引起中暑。另外,红糖水喝得过多会增加恶露中的血量,造成产妇继续失血,反而引起贫血。
4.剖腹产术前吃高级补品
有些产妇一听说自己需要做剖腹产手术分娩,便开始在手术前大吃特吃高级滋补品,如高丽参、洋参及鱼类食品等,以为这样会使身体恢复得更快一些,以免伤了元气。但参类补品中含有的人参甙成分,具有强心及兴奋作用,如果在手术前滥用,手术时很难与医生配合,刀口也较容易发生渗血,不仅会影响手术正常进行,还会影响产后休息。鱼类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物质EPA,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不利于术后止血与创口愈合。
5.剖腹产术后吃胀气食物
有些产妇刚做完剖腹手术,家人便开始给大量提供牛奶、糖类、黄豆、豆浆、淀粉等食物。这些食物食用后会促使肠道产气,使产妇发生腹胀。剖腹产手术会使肠肌受到刺激,导致肠道功能受抑,肠蠕动减慢,肠腔内有积气,容易在术后产生腹胀。所以,术后过多食用这些食物会更加重腹胀,也不利于伤口愈合。
6.月子里饮用茶水
虽然茶水也是一种很好的饮料,但月子里的产妇不宜喝茶水。产妇在分娩之后体力消耗很大,身体气血双虚,应该注意补血及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尽快恢复体力。
茶水中含有鞣酸,它可以与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促使产妇发生贫血。而且,茶水越浓鞣酸含量越高,对肠道吸收铁的影响越大。
另外,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在饮用后,会刺激大脑兴奋,不容易入睡,影响产妇的睡眠,不利于身体恢复。同时,茶水里的咖啡因还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发生肠痉挛,出现无由啼哭的现象。
7.乳母吃巧克力
有些喜欢吃巧克力的产妇,生完宝贝后也经常会吃这种食品。研究表明,给新生儿喂奶的乳母,如果过多食用巧克力,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巧克力中所含的可可碱能够进入母乳,通过哺乳被婴儿吸收并蓄积在体内。久而久之,可可碱会损伤婴儿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并使肌肉松弛,排尿量增加,导致婴儿消化不良,睡觉不稳,经常爱哭闹。
8.刚生完孩子就节食减肥
有些产妇生完孩子后体重增加了不少,跟孕前大不相同。为了恢复以往的苗条身材,刚生完孩子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节食。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产妇自身的健康,不利于身体康复,而且也不能保证为婴儿提供足够的营养。
产妇所增体重大多是脂肪和水分,如果给孩子哺乳,增加的脂肪不一定够用,还需动用身体里原来储存的脂肪。而且,节食使产妇不能保证每天吃到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使身体保持一定的热量,由此不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保证自身的康复。
产后不宜采取节食的方法减肥,特别是哺乳者。如果体重过重,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适宜的健身锻炼。在饮食上,多吃一些蔬菜有利于身体减重。
9.吃硬、咸、生冷食物
产妇在产后身体虚弱,活动量较小,吃硬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咸食中含盐较多,容易引起产妇体内水钠潴溜,造成浮肿;夏季坐月子,产妇大多喜欢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和过凉的拌菜等,但产后过早食用这些食物,不仅会影响牙齿和消化功能,还容易损伤脾胃,不利于恶露排出;另外,产妇的胃肠功能较弱,过饱进食会影响胃口和消化食物的功能。纠错法:
10.产后服用鹿茸
鹿茸具有补肾壮阳、益精养血之功效,对于子宫虚冷、不孕等妇科阳虚病症具有较好的作用。因此,很多人认为产后服用鹿茸会有利于产妇身体尽快康复。但产妇在产后容易阴虚亏损、阴血不足、阳气偏旺,如果服用鹿茸会导致阳气更旺,阴气更损,造成血不循经等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
原标题:剖腹产坐月子食谱推荐剖腹产后妈妈该如何调养